菊島采風

中央老街

中央老街又稱媽宮街,此處鄰近海灣,自古為天然良港,不少汛兵、商賈、漁夫從元代便駐足來此,是澎湖最早形成的漢人聚落。除了台澎第一古廟「澎湖天后宮」之外,尚有「東甲北極殿」、「澎湖水仙宮(臺廈郊會館)」、「施公祠」、「媽宮城隍廟」等具有兩百多年歷史以上廟宇聚集於此,密度堪稱全澎最高。

老街中可看之處還有四眼井乾益堂中藥行項得生古宅,往海濱走去便能遠眺「順承門」。順承門隸屬「澎湖廳城」,該城建造於光緒13年(1887年),是清朝政府在台灣建造的最後一座城池,後來進入日治時期,日本政府陸續推動「市區改正計畫」與「漁港興建計畫」,在昭和13年(1938年)之後拆除泰半城牆,現今僅存大西門與小西門,「順承門」即是小西門的別稱。

篤行十村

篤行十村前身為日治時代「澎湖島要塞司令部」、「澎湖島重砲兵大隊」的官舍。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結束後,改為「澎湖防衛司令部」的軍眷宿舍。1949年之後,由於澎湖駐軍及軍眷人數大量增加,軍方只得增設眷舍,形成現在特有的宿舍群「篤行十村」。

相對於其他眷村,「篤行十村」多半為官階較高之軍官眷戶,且建築多為日式屋舍,知名歌手潘安邦張雨生皆出身於此眷村區,入口處尚有一巨大的「毋忘在莒」石碑,引以為顯著標的。

此處聚落的歷史可推演至清朝末年的砲兵營區,鄰近防禦要塞-「天南鎖鑰」(金龜頭礮台),可謂橫跨清朝、日治與中華民國三個時代背景的聚落群,獨特性不言而喻。

觀音亭遊憩園區

觀音亭遊憩園區位於馬公市區西側,鄰近「篤行十村」與「天南鎖鑰」,除了是當地居民嬉水、傍晚散步與觀賞落霞的好去處之外,因施放花火而聲名大噪的「西瀛虹橋」(彩虹橋)亦在此處。

遊憩園區幅員廣闊,園內因駐有清康熙35年(1696年)澎湖水師協右營游擊薛奎倡建的觀音古剎,寺埕隔水近山、煙波浩香,可遠眺餘暉、漁翁島(西嶼鄉)美景之餘,更增添不少人文韻味。

菜園牡蠣園區

馬公市市郊景點,菜園里有高達60公頃面積的養殖漁業著稱,尤以盛產牡蠣而遠近馳名,另有近海箱網養殖,並已結合休閒觀光,發展出烤生蚵、餵海鱺等活動,讓遊客在海上體驗餵魚的樂趣,品嚐美味海鮮。(文:澎湖國家風景區

山水沙灘

馬公市澎南區景點,舊稱「豬母落水」,在1951年後改稱「山水」。山水里北傍觀音山,南臨黃金沙灘,氛圍悠閒、小吃選擇多元,觀光旅遊機能十分發達,不少浮潛業者在此設點經營,近年又闢建溼地公園,為澎湖最受歡迎的海水浴場。

嵵裡沙灘

馬公市澎南區景點,嵵裡里南邊濱臨大海,沙灘綿延長達一公里,並有風積砂丘景觀,有一片由珊瑚及貝殼碎片所組成的白色沙灘。早期是居民牽網捕魚的漁場,一度為澎湖最大的海水浴場,現今也是澎湖綠蠵龜上岸產卵的主要場所之一。(文:澎湖國家風景區

風櫃蛇頭山遊憩園區

馬公市澎南區景點。「澎湖四大戰役」第一役「風櫃圍城戰」的戰爭舞台。

1622年冬,荷蘭艦隊(VOC)搶攻澳門失利,司令官雷爾生(Cornelis Reijersen)轉而率隊盤據澎湖群島。1624年,南居益新任福建巡撫,強硬要求荷蘭人離開澎湖,雙方展開會戰。福建海師與荷軍苦戰七個月後,荷蘭人同意撤軍,並拆毀風櫃城,轉往台灣發展,從而開啟荷蘭人治台時代

附帶一提,當時建造風櫃城的基石,悉被運去台南建造熱蘭遮城( Port Zeelandia),亦即現今安平古堡的前身。

風櫃聽濤

馬公市澎南景點,清代方志將「風櫃聽濤」推崇為「澎湖八景」之一。風櫃里位於風櫃半島的尾端,澎湖當地人稱此作「風櫃尾」。

聚落南岸的玄武岩柱狀節理非常發達,因為波浪侵蝕造成狹長的海蝕溝,海蝕溝的底端又被侵蝕成海蝕洞,再由海蝕洞順著節理縫隙形成一個通到地面的小孔,每遇南風漲潮時長浪順著海蝕溝灌入,海蝕洞內空氣受擠壓,海水由縫隙噴出,發出呼嘯聲,猶如鼓風爐的聲音一般。

知名導演侯孝賢1983年的作品「風櫃來的人」便是來此取景,並選擇此地名做為電影名稱。(文:澎湖國家風景園區

桶盤嶼

桶盤嶼距離馬公本島約6海浬,桶盤嶼全島均由玄武岩節理分明的石柱羅列環繞而成,柱狀節理發達,堪稱澎湖之最,素有澎湖的「黃石公園」美譽。桶盤西南海岸海蝕平台有玄武岩熔漿湧出所形成的同心圓熔岩出口,中央穹起的岩塊,有如一個蓮花台,稱為「蓮花座」,隨潮水的漲退循環顯沒,是澎湖極特殊的地形景觀。(文:澎湖國家風景區

虎井嶼

虎井嶼距馬公市7海浬,是澎湖群島的第七大島,澎湖舊八景之一的「虎井澄淵」,即是在退潮時,從海崖上俯瞰海面清澈透底的景象。(文:澎湖國家風景區

林投公園

湖西鄉景點。林投公園的沙灘綿延自尖山、林投與隘門三個村落,長達三公里,環繞湖西鄉南面的海岸,是全澎湖最長的沙灘。沙灘沙質綿密,海水清澈,景色壯麗,俗有「黃金沙灘」之稱。(文:澎湖國家風景區

南寮古厝

湖西鄉景點。古色古香的南寮村,硓咾石圍牆結合裝置藝術,呈現出不同風貌,更散發出懷舊氣息,漫步在南寮村,或許轉個彎百年石敢當就在身旁,保證讓您眼睛為之一亮。(文:澎湖國家風景區

摩西分海

湖西鄉景點,位於北寮村,南寮村北側。當地人俗稱「奎壁山」,昔時為「奎璧聯輝」的「澎湖八景」之一。北寮村北側的沙灘與對岸的赤嶼在退潮之際形成一片可供人徒步行走的陸連島,因海水退漲步道閉闔之際形似「摩西分海」而聲名大噪,近年更成為遊客來澎湖旅遊必造訪的觀光景點。

後寮天堂路

白沙鄉景點,鄰近後寮遊客中心。原為後寮村廢棄的東港口,因殘存的海堤獨立於周遭湛藍的汪洋,在漲潮時分參訪,猶如一彎綿延至天際的步道景致,乃有「後寮天堂路」之美譽。

通樑古榕

白沙鄉景點,位於跨海大橋白沙段起點處。通梁村保安宮香火鼎盛,廟前植有超過百歲餘的老榕樹,共計擁有95根氣根的老榕樹,形成一片綠蔭覆蓋廟前空地,常常是遊客與居民乘涼歇息的好所在。白沙鄉是澎湖丁香魚的主產區、仙人掌冰淇淋的發源地,現炸三色花枝丸,足以撫慰長途騎乘旅客的脾胃,值得旅客們駐足停留。(文:澎湖國家風景區

小門鯨魚洞

西嶼鄉景點,位於小門村。由海蝕作用形成的海蝕平台與海蝕洞,民間相傳海蝕洞為鯨魚衝撞所致,故有鯨魚洞之稱,堪比澳洲墨爾本的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的倫敦橋(London Bridge)。村落有一片蔓延無際的菜宅堆疊的農產景觀,更有遠近馳名的小管麵線,值得您來大快朵頤。

竹灣大義宮

西嶼鄉景點,位於竹灣村。大義宮主祀文衡聖帝關公,為竹灣村地方的角頭廟。底下鑿有珊瑚岩雕飾的海龜迷宮,模仿海底龍宮打造,是全台灣唯一合法飼養綠蠵龜、赤蠵龜的場域,參觀費用為隨喜。

二崁古厝

西嶼鄉景點,二崁村為澎湖少見的單姓聚落,隨處可見標榜「潁川陳氏」流派的標記。此處也是訪客如織的觀光勝境,二崁薰香、杏仁茶、豆花、冰花果汁與仙人掌製品豐富多元,而且聚落坐落於一望無際的草原之上,環境清幽、古色古香,非常適宜取景攝影。

大菓葉玄武岩

西嶼鄉景點,鄰近二崁村南側的港口。大菓葉在日治時期前,原本是西嶼鄉與馬公市的對渡商港,後來跨海大橋啟用之後,此商港快速沒落。大菓葉玄武岩是在開闢碼頭、盜採砂石時,砂石崩落後無意中發現的自然景觀,由於長時間掩蓋在表土之下,節柱狀的節理十分完整。由於景點面朝澎湖內灣(座西朝東),建議上午時段抵達拜訪,磅礡風光一覽無遺,以避開下午背光的時段。

內垵沙灘

西嶼鄉景點。內垵遊憩區擁有一片廣大的沙灘,白色的細沙與平坦的地勢,依照地勢所興建的木棧道,為內垵村與外垵村村民戲水與潮間帶活動的場所,也提供完善的盥洗設備,堪稱澎湖本島最佳的戲水地點。(文:澎湖國家風景區

外垵三仙塔

西嶼鄉景點,位於西嶼鄉最南端外垵村。三仙塔為澎湖古早時代的石敢當,傳言是溫府王爺指示,當地男性壽命遠短於女性壽命,據傳此石敢當有效改善風水缺陷,便設置在外垵漁村山丘上的西側,從三仙塔往下俯望能將整片外垵漁港盡收遠底,風景美不勝收,又有「澎湖的小希臘」之譽。

漁翁島燈塔

西嶼鄉景點,位於外垵村。此地西側海域「西流」湍急,自古即為澎湖第三大危險的海域,所以在此設置燈塔巡航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十七世紀荷領時期,德裔的牧師干治士(Georgius Candidius)便有留下造訪澎湖漁翁島燈塔的紀錄。爾後又由於戰略位置重要,後繼的清帝國、日本帝國與國民政府陸續留下改建紀錄,現已開闢為觀光區,從燈塔西望的「西嶼落霞」,亦為澎湖八景之一。

望安花宅

望安鄉景點。花宅又稱「中社村」,花宅聚落是澎湖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澎湖傳統聚落。周圍山丘環繞,宛如花瓣環繞著花心,於是在花心(山仔尾頂)附近墾地築屋,因此名為「花宅」。(文:澎湖國家風景區

雙心石滬

七美鄉景點。石滬是先民智慧的展現,它是利用玄武岩和珊瑚礁所砌築的捕魚陷阱,而七美的雙心石滬因造型浪漫,吸引眾多的情侶前來,成為澎湖最具代表的觀光景點。(文:澎湖國家風景區